觀賞魚對水質有什么要求
觀賞魚對水質有什么要求
觀賞魚對水質的要求

1.硬度
硬度是反映水中含鈣鹽和鎂鹽的多少。大部分觀賞魚適合生活在酸堿度接近中性、含礦物質較少的軟水中,飼養者必須重視養魚用水的選擇和處理。
2.二氧化碳
水中二氧化碳是由魚的呼吸和水中植物的新陳代謝所產生的,它是一種有害物質,當其中含量超過水中自養菌和水草光合作用的吸收能力時,有害性就會顯露出來。減少水中二氧化碳含量最有效的辦法是利用增氧泵充氣和水循環系統,為水中增加氧氣,減少水中二氧化碳合量
3.溶解氧
指水中溶解氧氣的多少。水中含有溶解氧的量,直接影響觀賞魚的攝食、生長發育、繁殖等生理活動。溶解氧含量的多少是判斷水質好壞的重要指標。有關資料表明,當水中氧含量低于0.5亳克升時,魚就會把頭浮于水面呼吸氧氣。所以平時要了解觀賞魚的耗氧情況,通過增氧泵調節水流大小或漬洗、更換過濾器來調節水中的溶氧量。
4.硫化氫
它是由水族箱中魚的殘餌、糞便等分解產生的有毒氣體,當水中的硫化氫含量過高時,會破壞魚的呼吸系統,引起魚室息死亡。因此,經常做好水族箱的清潔衛生工作是減少硫化氫產生的有效途徑。
5.氨氣和亞硝酸鹽
氨氣也是由于水族箱中魚的糞便、殘餌等分解產生的有毒物質,它最大的致命性是會轉化為亞硝酸鹽,亞硝酸鹽是一種有毒的物質,據有關資料介紹,當水中含量達到1毫克丹時,魚就會中毒死亡。一般解決的辦法是利用生物細菌來分解水中的亞硝酸鹽,這在市場上可以買到。但是最根本的方法是要定期換水,保持水族箱水體的干凈,降低有害物質的危及程度。
不同水質對魚的影響
所謂生水、新水、陳水、老水和回清水,這些都是養魚人稱呼不同水質的術語。
1生水指未經晾曬處理過的清潔水,如剛從水龍頭里放出的自來水或剛從井里打出的井水等都稱生水。其水溫通常與養魚池(缸中)中的水溫相差較大,特別是自來水中含氧氣較多,對觀賞魚危害極大,使用后輕則出現中毒,引起歪頭、脊柱彎曲、感冒、諸鰭末梢充血等,重則很快中毒死亡。
2新水自來水、井水或泉水,經過日曬靜置沉淀48小時以上與魚池(缸)水溫相近的干凈水就稱為新水,也叫熟(伏)水。這種水的水溫和含氧量均上升,有害氣體全部揮發掉。
3陳水指魚池(缸)中底部含有魚糞便、污物的臟水,包括池(缸)中長期未經換用的養殖用水。
4老水是魚池(缸)中清潔而呈嫩綠色、綠色、老綠色或綠褐色水的統稱。其中以嫩綠色水為最佳其次老水。
海水觀賞魚對水質有哪些要求
海水觀賞魚對于水質有很高的要求,特別是關于水中的酸堿度、氨和亞硝酸鹽等等,那么具體的海水觀賞魚對水質有哪些要求,下面讓我們一起看一看吧!
海水觀賞魚所處的環境與淡水觀賞魚不同,首先是飼養水的溫度,必須與天然海水的水溫相等或相近,要求比淡水觀賞魚的水溫高,所以飼養海水魚的水族箱中的水溫,一般需控制在27℃~28℃,若水溫高于30℃或低于25℃,就不利于海水觀賞魚的生長,甚至會使魚患上各種魚病。其次,對水的密度也有一定的要求,在正常溫度下,水的相對密度宜控制在1.022~1.023(可通過液體密度計進行檢測)。此外,水族箱的飼養水,還需有適當的含鹽度,方能適合于海水觀賞魚的生長與生存。

海水觀賞魚對水酸堿度的要求也比較高。海水的堿性較強,一般pH值都在8.0~8.5。當水的pH值超過8.5或低于8.0時,就應及時加以調整。海水觀賞魚的飼養水,其硬度要求也與淡水魚有很大差別,淡水魚多喜歡軟性水質,水的硬度在3~
4,天然海水的硬度較高,應維持在7~8。在水族箱中,海水的硬度應控制在7~
9,海水的硬度若下降至5~6時,即應及時調整。
對海水中氨和亞硝酸鹽的控制也是值得注意的,氨和亞硝酸鹽是有害的化學物質,如果水中亞硝酸鹽的含量超過0.5毫克/升時,海水魚的生命就會受到嚴重威脅。因此,水族箱中海水的亞硝酸鹽的含量應控制在0.5毫克/升以下,有條件的飼養單位,還需置備生物過濾系統,以便將海水中所含的有害物質氨和亞硝酸鹽轉化為無害物質。但對于少量飼養的飼養者來說,只好想其他辦法來降低氨和亞硝酸鹽的毒性了。
由于海水觀賞魚是生活在流動的活水中的,習慣在海水潮起潮落的環境中經受水流的沖擊,所以在水族箱中飼養海水觀賞魚,應設法使水族箱中的水也能作些流動甚至是比較湍急的流動。有條件的養殖場,都要置辦兩臺潛水泵來反復運轉,使水族箱中的水能處于循環流動的狀態中,而且水流動的方向還需每隔幾個小時變換1次。當然,條件不夠的飼養者,也只好另想其他辦法了。
水族箱的海水中,還需要有一定的含鐵量。海水中的含鐵量以維持在0.01~0.1毫克/升為好,如海水中含鐵量過低,水族箱中的水草及無脊椎動物的體色就會變淡,當含鐵量低于0.01毫克/升時,應及時補充液態鐵,以保持無脊椎動物的正常生長和海水水質的穩定。
觀賞魚的養殖對水質有哪些要求
養殖觀賞魚先要養好水,有好的水質才能保證觀賞魚的健康,如果水質受到污染,很可能會導致觀賞魚死亡,所以,對于觀賞魚的養殖一定要了解水質的要求,這樣才能養出健康的觀賞魚。
一、水源
1、自來水
熱帶觀賞魚一般適宜弱酸性或弱堿性的軟水,自來水是近乎中性的水,適宜用來飼養熱帶觀賞魚,但因漂白粉的使用,水體產生游離氯必須除掉才能應用。
除氯的方法有兩種:
一是曝氣法:
放水于儲水桶中,在室內擱置4~5天或1周,具體時間還應視水溫及魚對水質的要求靈活掌握。
含氯量少,溫度高,魚類適應性強,曝氣的時間可短些,反之則可長些。
如果有氣石打氣,對去除氯會更有利;二是化學法除氯,自來水放入儲水桶中,當即加入硫化硫酸鈉攪拌使之溶化均勻即可去氯;三為更可靠更安全,還可直購市售除氯水,廠家在制作中,加入水質穩定劑,使水質有保障。
2、天然水、井水
利用天然水飼養熱帶魚宜先煮沸冷卻。煮沸為了殺菌,也可以降低水的硬度,但由于沸水和蒸餾水中的氧氣已經大大減少,需經大量充氣增氧后才能用于養殖。
二、水溫
1、水溫
魚為變溫動物,它是順應周圍環境溫度而變化自身的體溫,每種熱帶魚都有其適宜的溫度范圍,一旦水溫發生劇變,或水溫不適,魚體機能便失去平衡,導致魚患病,家庭飼養熱帶觀賞魚一般水溫以22~26℃為宜,繁殖水溫以26~30℃為宜,還要根據不同類魚靈活應用。
2、溫差:養殖熱帶觀賞魚,其晝夜溫差不超過4~5℃為宜,繁殖期水溫晝夜相差以不超過1~2℃為宜,這就要求換水時需先將備用新水放在水族箱近處預溫,待水溫相同后注入水族箱內,以防溫差過大,引發魚病。
3、控溫
水族箱要注意調節水溫,最好是自控式恒溫電熱管來控制水溫,無論是飼養或繁殖期都要注意調節水溫到適宜區,要根據所飼養熱帶魚要求的溫度控制水溫。大致分類:
耐低溫類水溫可控在20℃左右;
不適應低溫類,水溫可控制在22~24℃;
喜高溫類:可保持在26℃左右。
三、水質
1、硬度及調節
熱帶魚對水的硬度雖各有所好,但能忍受較大的硬度變化,對硬度的變化不如溫度敏感。一般對水質適應性強的品種可不調節硬度,但在繁殖期,水的硬度要調整到該種熱帶魚繁殖的要求。對水的硬度調節前,需先測定其硬度,一般用硬度測試劑測試。
水硬度的調低:常用煮沸的水調低硬度;加入的水量與純水不同,因煮沸水只能排除碳酸化合物,降低暫時的硬度,不能解除硫酸化合物,氯化物等,而降代永久硬度,所以沸水只能降低硬度的1/3~1/
2,如水的硬度為20度,要求硬度為10度,則煮沸的冷卻水即可。
活性碳吸附水中金屬離子,而降低水的硬度,還有殺菌和除腥味的作用。將活性碳放入濾化器水中,把需要調整的水反復通過活性碳,也能降低水的硬度。
配比法調節硬度:即在原有水中加入軟水降低原有水的硬度。
導致水質污染的原因有很多,我們要保證觀賞魚的健康就必須管理好水源,而對于觀賞魚的水質我們有很多要求,只要我們達到這些要求一定可以養好水。